当前位置:首页>普亲故事>普亲故事:岁月留声,静听一个知识女性的迁徙人生
普亲故事:岁月留声,静听一个知识女性的迁徙人生
作者:普亲养老 发布日期:2025-07-18 16:59:14

普亲养老视频号近期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,邀请机构长者为我们录制旁白。普亲养老·长沙东风路院的卜奶奶就是受邀的第一位录制者。

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用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,将节气文化与人生智慧娓娓道来,声音里沉淀着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与阳光。

 

从黄浦江畔到湘江之滨

 

卜奶奶的人生故事,每个阶段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

卜奶奶于1938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,她是家中八个孩子中的一员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开明的父亲坚持让女儿接受教育,一路念到大学。周围有同龄人早早嫁人或顶岗进厂,她只想着学习,从没考虑过第二条路。父母也尊重她的意愿,"把我关在家里干什么呢,又没事做,我父母没那么愚蠢"——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父母对她的关爱。

高中毕业时,卜奶奶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。当时老师建议文科见长的她报考文科院校,但她坚持选择了华东理工大学工具制造专业。"虽然文科很好,但我不喜欢,我就喜欢念工科"。

在上世纪50年代,女性选择工科专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,而卜奶奶正是凭着这股韧劲,在她喜欢的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在大学校园里,卜奶奶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,还邂逅了一生的挚爱。

她的爱人就是坐在她后座的男同学,同样的专业,同样是本地人,两个人都对学习充满热忱。因为座位挨得近,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,经常做完习题对答案,一来二去两个人越走越近,顺其自然点亮爱情的火花。按卜奶奶的说法,两个人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,"话不投机半句多,话投机了,天南地北随便扯。"

时至今日,卜奶奶还记得当时的男朋友很有绅士风度。到了周六学校没课,男朋友会先送她回家,看着她上楼在窗口挥手对自己告别后,再坐车回家。这段始于校园的纯真恋情,经受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,毕业后,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,也从上海一起到湖南长沙。

事业与家庭二者得兼

 

1960年,新婚燕尔的卜奶奶夫妇响应国家号召,离开繁华的上海,奔赴长沙支援内地建设。丈夫到了长沙汽车电器厂在工具车间工作,卜奶奶则去了长沙汽车电器研究院,担任杂志《汽车电器》的主编。说起汽车电器,退休多年的卜奶奶对于专业术语仍然记忆犹新,她会不厌其烦介绍点火线圈、分电器、调节器这些配件是起什么作用,有什么工作原理。

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技术骨干,卜奶奶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。要做一本无论业内专家还是平头百姓都能看得懂的专业杂志,在保持专业度的同时还得注意大众的接受度,不能曲高和寡。

卜奶奶回忆道:"每期杂志从选题到定稿都要反复推敲,全国各地都要跑,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。"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,这本专业性极强的刊物成为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
事业有成的背后,是卜奶奶对家庭的用心经营。她一直说自己很幸运,遇到的丈夫性格好,能力强,家务活抢着干,不让她受一点累。而她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,那就是烧得一手好菜。北方的面食,上海的海鲜鲍鱼,都是她的看家本领。如果在外吃饭遇到好吃的菜,她会暗自分析做法和调味,回家再买材料摸索复刻。

年少时的味蕾记忆会伴随一生。即使在长沙定居多年,她坦言还是受不了湖南的辣,自己烧的菜依然带一丝上海菜的特点:出锅前撒一把白糖提鲜。

桑榆未晚的精彩生活

 

退休后,卜奶奶与丈夫携手走遍祖国大好河山,用脚步丈量土地的辽阔。这些旅行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,更让她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感情。"每到一个地方,我们都要尝尝当地特色菜,然后我回家试着做。"

随着年岁增长,他们夫妇选择了普亲养老·长沙东风路院作为人生的一站。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"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,我们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。"在养老院,卜奶奶很快适应了新环境,并成为院里的"活跃分子"。

当被邀请为二十四节气录制旁白时,她欣然应允:"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,能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。"

正如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、生生不息,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价值与美好。在每一帧节气视频的背后都有卜奶奶的声音做时间的注脚。

她用行动证明,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,步入老年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去绽放人生的光芒。

  1. 上一篇:爱在普亲,邻里共庆——高岭社区庆五一文艺汇演走进普亲养老·湘潭高岭院
  2. 下一篇:最后一页
热门机构推荐